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浙江之声特别策划《春天里的小店》:在绍兴昌安立交桥下有一家街边饺子店,今年春节这个月销量破了百万。浙江之声记者蹲点小店采访发现,是小店的坚守和顾客们温暖的反馈成就了这场双向奔赴。
晚上10点多,春寒料峭。绍兴越城区昌安立交桥下的噶尤烤饺店里,4盘铁锅呲呲冒响,烤饺香伴着热气从炉边窜上来。正是夜宵时分,店内已经坐满了人。市民杨先生和三个伙伴在室外过道上搭起桌椅,点了烤饺和羊骨头,“打完球饿了,我们从初中开始就来吃。生意还是挺好的。”
70平方的店面,八张半餐桌,这家开在三岔路口的烤饺店,在今年春节这个月,不含现金交易的营业额就达到108万。店员袁建东开心地在朋友圈分享了成绩单。他说:“都要排队,外面排三四十个人,里面外面都坐满。春节的时候是6个锅,每天能卖2万5千个。”
袁浙权是小店的老板,2014年起经营这家烤饺店。小店经过十年的稳步发展,在绍兴当地已经小有名气。2020年初,袁浙权计划走出绍兴,开辟杭州市场。然而,新战场叠加疫情冲击,给小店培养新客户群体带来不小难度,新店撑不过一年就关门了,房租、装修、运作成本总共损失了100多万。袁浙权说:“如果没有疫情影响,我真的很有信心。我们这样好的食材,真心地对待顾客,你说到哪个地方去得不到人家的认可。”
收拾好失落的心情,袁浙权继续在绍兴本地重振旗鼓。
街边小店往往吸引的是同一街区的居民,但噶尤烤饺店的不少顾客都是从十几公里外赶来,很多人都是多年的回头客。冬夜里,大家冒着冷风坐在室外,跟朋友一起享受美食,欢声笑语间,满满的人间烟火气,让我十分感慨,这也是大伙儿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春天的信号吧。
一家做了十年的小店,怎么持续做成旺铺,怎么进一步发展?这家小店坚守品质、真诚服务,即使是不能堂食的时候,顾客们也愿意过来打包,放在后备箱上站着吃。如今,小店在消费复苏回暖的阶段交出了爆发式增长的成绩单,是多年坚守的成果。期待更多的小店能像这家月入百万的烤饺店一样,找到生存之道,蓬勃发展。
标签: